第二十九集 武帝求仙-《华夏真相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朝廷纷争之外,更有江湖恩怨。

    郭解年龄稍长,每被其姊骊山老母许负严厉训教,譬如严父,毫不留情。于是检点自己此前恶行,开始以恩报怨,对贫人多加施舍,而且不望报答。

    其后又拜墨家掌门滕阳为师,自此行侠天下,仗义江湖。常常扶危解困,救人生命,却不自夸功劳。但仍然残忍狠毒,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。

    当时各国少年仰慕其行,也常常为郭解杀人报仇,却不使其知道。

    郭解外甥刘衍,乃是次姐之子,依仗舅父势力,任意横行。同别人饮宴之时,常劝座中客人喝酒,若对方量小,则强行灌之。

    有次刘衍又灌人强饮,被劝者发怒,由是当场拔刀,剌死刘衍,就此逃跑。

    刘衍之母闻说儿子被杀,凶手逃走,于是大怒:以我胞弟在江湖之上名声,更兼翁伯义气,人杀我子,凶手竟不可得乎!

    于是弃尸不葬,以此羞辱兄弟。

    郭解自觉难以面对二姐,遂派人暗中探知凶手去处。

    凶手窘迫,自动来见郭解,并说以杀人之故。

    郭解说道:原来如此。此是我甥儿无理,你杀其宜也。

    于是释其凶手,将外甥收尸埋葬。世人闻之,皆赞郭解道义,自此愈加归附。

    郭解每次外出归来,人皆躲避,惟有一人当面挺立,傲然视之。门客大怒,欲杀此人,郭解说道:某居乡里,未得人尊敬,是我德修不足,彼有何罪!

    又暗地嘱托尉史:此乃我近亲,请免其服役。

    尉史应之,以后每到服役,县中官吏都未找其对郭解无礼者。其人怪而问之,方知是郭解使人免除己役,于是亲自登门,负荆请罪。里中无赖少年闻之,越发仰慕郭解。

    洛阳人有相互结仇者,城中豪杰从中调停,终不得解。郭解闻之,夜入洛阳,与其解纷。两家皆都敬重郭解,于是和好。

    郭解对其两家说道:我闻洛阳诸公调解,你两家不受。今幸听我解和,然我怎能侵夺洛阳贤豪大夫之功?我今趁夜离去,公等明日复使洛阳豪杰调解,从其解纷可也。

    洛阳群豪闻之,无不大服。

    郭解恭敬待人,每当进出县衙,皆都步行,不敢乘车。替人办事,竭力使成;办不成者,不食人请。因此诸国吏民尊重,江湖钦敬,争为效力。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贤人豪杰,半夜上门拜者骆驿不绝,争养郭解家中门客。

    元朔二年,朝廷下诏,命迁各郡国豪富前往茂陵。郭解家贫,本来并不符合迁转标准,但地方官吏见有其名在内,不敢不令其迁。

    大将军卫青上奏天子:郭解家贫,不合迁移标准。

    汉武帝笑道:彼一庶民,竟能使大将军专为其进言,可见其家不穷。

    于是诏准郭解,迁徙茂陵。搬家之日,全县为郭解送行者,共出钱一千余万。郭解迁移到关中,关中贤人豪杰争与结交,自此车马盈门,犹如豪门大户。

    轵县杨季主之子时为县掾,原来是其欲赶郭解出县,故注其名于迁徙名册。郭解兄子闻之,乃夜入杨府,刺杀县掾,从此郭、杨两家结仇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郭解又杀死杨季主。杨家上告,郭解门客又将告状人诛杀于长安宫门。

    汉武帝闻报大怒,下令通缉捕捉郭解。

    此案惊动天子,关中豪杰回护不得,郭解只得亡命生涯。

    因将母亲安置在夏阳,自己逃到临晋,来见籍少公,求其相助出关。

    籍少公早闻郭解大名,虽是初次相见,亦甘冒大险,将其送出关去,直到太原。

    郭解虽被朝廷通缉,但所到之处,并不隐藏行迹,人皆知之。

    官吏追逐郭解,问到籍少公家中。籍少公为保守秘密,拔剑自杀,口供断绝。

    其后数年,官府捕到郭解,彻究其罪。但发现郭解杀人之事,都发生在大赦令公布之前,由此不能定罪。御史衙派人到轵县调查郭解,县令命一儒生陪同,前往郭解故乡查案。

    时有郭解门客,仍在其旧居闲住,见朝廷派官来查,遂大赞郭解急公好义之举。

    儒生不以为然道:据某所知,郭解专爱做奸犯法之事,怎能说其为贤人耶?

    门客闻此大怒,因而当场拔剑斩杀儒生,并割其舌,然后逃去。负责调查官吏逃回关中,以此事责问郭解,令其交出凶手。而郭解听那官吏描述状貌,确实不知杀人者是谁。

    官吏由此向皇帝报告,说郭解无罪。

    公孙弘奏道:郭解尚侠,玩弄权诈之术,常因小事杀人,本就罪不容诛。此事郭解自己不知,犹较其自己杀人尚重也。陛下宜判郭解大逆无道重罪。

    武帝信以为然,于是命令将郭解押往京师,诛其全族。

    闪回结束。当郭解被捕进京之时,正是主父偃伏诛之日。

    郭解入京,天子诏命下在天牢,不必再加审理,待捕齐家属亲族,一并诛杀。地方官奉旨,追究其族,上报尚有外祖母许负,今在骊山老母宫修行,理宜问斩。

    武帝惊问:此位骊山老母许负,便是当年为我高祖皇帝相面者乎?

    御使答道:是也。今年已九十六岁,而貌如少妇。

    武帝大为惊奇,便问其生平详事。御史瞠目结舌,不能详奏。

    博士东方朔正在帝侧,见御史窘迫,遂开口奏道:启奏陛下,臣知许负之事。

    汉武帝:卿又因何得知?

    东方朔:臣乃平原郡人,邻近河内。因少时曾游历河内郡,又多次留居轵县,与郭解门客常相往来,故对许负之事,知之甚详。

    汉武帝:朕闻诸子百家之中,惟有骊山门最为神秘。世间只有骊山老母之名,而无人可传其术。贤卿博识多闻,委实异于常人。则便将许负平生之事,详为寡人说之。

    镜头闪回。便借东方朔之口,叙述许负轶闻。

    始皇帝二十六年,秦始皇嬴政诏命,以大将军王翦之子王贲挂帅,率军攻齐。秦朝铁骑到处,齐国防卫立时瓦解崩溃,七十余城相继攻克。

    于是攻入临淄,俘掳齐王建,灭齐为郡,天下一并于秦。

    始皇帝令天下大庆,同时诏令各地官吏,广征神异祥瑞之事,上奏朝廷。

    各地官员遂广征博采,纷以本地祥瑞之像上奏。

    临兆郡守来报,有大人长五丈,足履六尺,皆夷狄服,凡十二人,见于临兆。

    始皇大悦,以为喜瑞,令销天下兵器,作金人十二以像之。

    河内郡上奏,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诞生一女,手握玉块,玉上有文王八卦图形。此女出生百日,即能开口说话,实属神异。

    始皇闻讯,亦以为吉瑞之兆,令赐许望黄金百镒,善养其女。许望为表示对始皇帝感激之情,特为女取名为许莫负,意为不会辜负圣上隆恩之意。

    许望女儿得始皇帝御赐,消息传遍天下,惯于猎奇者甚至不远千里,专程来看稀奇。因此许府门前,每天都是车水马龙,高官显贵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许莫负对前来看者,或大哭不止,或绽露笑容,不一而足。起初人们并不以此为意,谓其哭笑乃婴儿本能反应,并无特殊含义。

    然而天长日久,其中天机渐显。人们发现,凡莫负曾对之大哭者,皆遭厄运,或陡生疾病,或屡遇祸端,或家庭频遭变故,或触犯律条而被判罪。而莫负对之展笑容者,则喜事连连,不是招财进宝,便是官阶频升。

    于是人皆醒悟,此位女婴,天然即可为人看相。为此世人惧祸,前来看者日稀。

    女儿四岁时,许望请当地宿儒教以识字。莫负过目不忘,不到半年,便能识四千余字;又过目成诵,凡诸家之文,无不能背。又问玉块上文王八卦,闻而如醉如痴,兴趣盎然。

    先生对许望叹道:令爱悟性旷古少见,可惜不是男儿。否则,定为易学一代宗师!

    许莫负闻之,嘻嘻而笑,乃与先生谈论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。先生仅知《周易》,《连山》和《归藏》知之甚少,故此难以答对。

    先生自知能力有限,遂向许望说道:令爱具有天人之资,非我凡夫俗子所能教之。望大人速为其聘任高人,教导为要。

    许望便问:未知当世高人,今在何处?

    先生:当今堪称高人者,除鬼谷先生,便是其高足弟子,如徐福、卢傲、黄石公者。徐福、卢傲皆已出海,为始皇帝寻长生不老之药;只有黄石公,在颍川归谷山中隐居修行。

    许望:黄石公学识,比先生如何?

    先生:天壤之别,如何相提并论!黄石公乃是鬼谷门掌门弟子,深谙神仙之道,精通三易之秘,擅长相人之术。令爱若能拜其为师,前程将不可限量。

    许望信以为然,遂携爱女离开轵县,到颍川寻访黄石公。未料寻到归谷,方知黄石公早已离开,云游四海而去,人皆不知其踪。

    父女无奈,只得返回温城,准备另外择师受教,一时求之不得。忽有一日,许莫负在大门外玩耍,一位老母经过,上前相其半晌,喜容满面。

    许莫负:你这位阿婆,因何只管看我?

    老母:小妹,行路人口干舌燥,能否给我一口水喝?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