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集 武帝求仙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2/3)页
许莫负:阿婆稍等,待我进去筛茶。
说罢转身进屋倒茶。待端茶出屋,却不见老母踪影。四处看时,忽见门前石狮底座上,留有一卷绢书。莫负放下茶碗,拿起绢书,见上书《心器秘旨》四字。
莫负大奇,往下看时,见书名之侧,又旁书几行小字:天道暗,莫负谁?相人者,具慧眼。群雄起,天下乱。慎相之,助君贤。
再往下看,全是相人之术。
莫负还家,说与父亲,父女商议,方知来者乃是骊山老母钟无艳,前来赠书授业者。
自得到《心器秘旨》后,莫负便潜心阅读,很快对书中内容了如指掌,并能触类旁通,开始为人看相。因知秦朝将覆,故将许莫负改为许负。
有一日,许负见到兄长与友人在门前弹鸟,便对兄友说道:速回家去!你母在家突染重病,若能请医及时诊治,或许有救。
兄友将信将疑,回家果见母病,及延医诊治,乃转危为安。
许负善相之事由是广为人知,前来看相者络绎不绝,名声大震。始皇帝闻知,便令河内郡守召其到咸阳看相。许负早知其事,装病拒不赴召,郡中官员只好失望而回。
许望便问其女:皇上前来征召,你为何不去?
许负道:天下将乱,女儿去有何益?
许望怕其年幼,口无遮拦,遂不准其再为人看相。
始皇崩于沙丘,二世皇帝胡亥继位,赋税徭役更甚于始皇,终于激起民变。
许望时有三子,均在司职,长子许忻为县尉,次子许钦、三子许安皆为游徼。
三子都主张自树旗帜响应陈胜,与暴秦决裂。
许望问女许负:两年之前,你预言天下将乱,改名为负。今天下果乱,将之奈何?
许负答道:父亲应从兄长之言,但宜招募贤人志士,训练部众,不宜明反。
许望乃从其议,与三子扩大队伍,训练士卒,闭城自守,进出人员严格盘查。
翌年春,高祖刘邦率部攻打咸阳,路经温城。因闻温城县令许望为政清廉,深孚人望;又听说其女善相,遂将部队扎于城外,自率萧何、周勃、曹参、陈平等人,来访县令。但至东门城楼时,见城门关闭,叫之不开。
周勃不耐,便在城下叫嚷:若不开门,便打进城去,鸡犬不留!
许负陪长兄许忻巡城至此,自城楼下观,见刘邦等五人个个气度非凡,不由大为惊异。乃对兄长说道:此五人者,皆奇士也。喊话之人,乃有宰相之质,我兄不可怠慢。
于是出城,与高祖等五人相见。高祖闻说来者便是许负,便将身份告之,请见县令。许负向五人各打量一番,面露惊诧,遂使长兄迎请五位贵人,迎入县衙高坐。
许望闻说来者乃是斩蛇起义刘邦,乃请上坐,然后拿出县令大印,自愿将温城进献。
高祖闻言大惊:刘季安敢望此?
许负代父说道:将军勿谦。许负虽然年幼,但深得相人秘旨。见将军龙行虎步,日角插天,乃帝王之表;萧、曹、陈、周四位大人,皆有位极人臣之像,贵不可言。今贵人临幸温城,乃我许家之幸也。故请家父献城,愿以身家归附将军麾下。
刘邦闻此,自是大喜。于是便以帝王自负,此后屡败屡战,从不气馁。
当楚汉相争之时,魏王豹先随汉王,攻打项羽。魏豹岳母因闻许负善相,遂亲自请至魏王府中,命给女儿薄姬相面。
许负:我观令媛相貌,贵不可言。尤其将来所生之男,当为天子。
魏媪以为奉承之语,厚赐送出,将信将疑。待女婿魏豹还府,便将此言诉之。魏豹却是深信许负之言,由此见风使舵,背叛汉王,结盟项羽。然而最终败于韩信,被杀于荥阳。
汉王终得天下,感激许负当年激励自己,遂封其为鸣雌亭侯。许负当时年仅十九岁,且是举国唯一以女子之身获得封侯者。
其后皇帝选秀,许负进言,薄姬当贵为天子之母,高祖深信其言,于是纳之为妃。
薄姬生下皇子刘恒,许负又进言,朝廷将来必起纷争,为保刘恒安全,宜早放封地。
高祖从之,即立八岁刘恒为代王,都于晋阳,故于吕后之乱中得以保全。吕氏被平灭之后,刘恒终于继位为帝,便以陈平、周勃为左、右丞相,立薄妃为太后。
汉文帝感念许负拯救自己母子恩典,称为义母,又称许负之夫裴钺为义父,封洛商侯,秩两千石。特将义母请到宫中,使为宠臣邓通及上将军周亚夫看相。
许负:周亚夫三年后定然封侯,封侯之后再过八年,定为将相,把持国柄,贵重一时。不过为相后再过九年,必然饿死。邓通官运亨通,官可到至上大夫,但亦因饥饿而死。
当时文帝及邓通、周亚夫闻此,皆都不信。但其后事实,全如许负所言。文帝九年,许负五十大寿,文帝为义母贺寿,并赐封其子裴洛为郎中令。
许负因见天下太平,便请致仕归隐,后接任骊山派掌门之位,是为第五代骊山老母。
闪回结束,东方朔叙述骊山老母生平完毕。
汉武帝闻罢,大为赞叹,便悔错杀郭解,因而恼恨丞相公孙弘。
汲黯看透此节,遂趁机上疏弹劾:公孙弘身居三公要职,俸禄冠于文武百官,却盖粗布衿被,是欺世佞君、沽名钓誉之举。此等大奸似忠之辈,不可使其久居相位。
汉武帝以此奏疏示于群臣,诏命公孙弘自辩。未料公孙弘坦诚承认己过,并对汲黯大加赞誉一番。然后又道:春秋战国之时,齐国各出名相一人,前为管仲,后乃晏婴。管仲奢侈越礼,晏婴勤俭为国,为臣欲效晏婴为国,不学管仲越礼也。
武帝闻罢,反而认为公孙弘胸怀宽广,谦让有礼,便被他巧言骗过,愈加厚待。
公孙弘经此弹劾,也便反躬自省,因在相府修建宾馆,广纳天下贤才;并继续躬行节俭,每餐只吃一种荤菜,所有俸禄全部用以养客,以致家无余资。
汉武帝因连年动兵,反击匈奴,故而耗费甚巨,入不敷出。河南人卜式上书,愿捐献一半家产,以助边事,而且别无所求。武帝以为奇事,乃问卿相重臣,对此意见如何。
公孙弘奏道:厚施而不望报,此非人之常情。所谓有功不赏,有罪难罚。如其依仗此功,纵容子孙扰乱法纪,则无以绳之。依臣之见,陛下不可允准其请。
武帝果听公孙弘之言,未予正式答复。
元朔六年,淮南王刘安事发。公孙弘认为诸侯谋反,是自己为相不称,因此上书,请辞丞相之职。武帝赐予公孙弘牛酒布帛,不从其辞。
元狩二年春,公孙弘薨逝于任上,为相六年,谥号曰献。其子公孙度时任山阳太守,天子恩命继嗣平津侯爵。提拔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,接任丞相之职。
元封年间,汉朝社会经济发展,国势强盛无比。为统一沿海地区,发展近海与远洋交通贸易,汉武帝加强造船业,建立水师,前后七次巡海航行。
元封六年十月,汉武帝第四次东巡至海上,并查元封元年所派出海寻仙船队下落。此是秦始皇死后百年,第三次入海求仙浪潮兴起,规模、人数皆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各地方士闻此,争先恐后来到京城,莫不自言手握禁方,能求神仙。
时有齐人李少君,乃黄石公门徒,入山修道数十载,常行海上,遍游仙山诸岛。常对人自称七十岁,世人不知其寿究竟几何;连其籍贯及平生经历,亦都讳莫如深。精研祭祀灶神求福、种谷得金、长生不老方术;又善驱鬼神,擅用药物,自谓能使人返老还童。
李少君因闻汉武帝好道,便对众徒说道:为师早在先秦之时,便自安期先生处获得炼丹秘方,但因家穷,买不起金石草药。今即天子好道,我欲求皇帝资财炼丹,岂不可乎?
众徒闻此,无不称善。李少君遂率徒西至长安,将炼丹秘方上呈天子:丹砂可炼灵药,服之成仙。百年之前,贫道曾在海上遇到仙人安期生,常食火枣,其大如瓜。
汉武帝大喜,当即赏赐李少君诸多金帛,命其炼丹。
李少君曾与武安侯宴饮,座中有一老者,已经九十多岁,甚以长寿自负。李少君问其姓名家世,老者傲然告之。李少君笑道:我曾与公之祖父夜饮,彼时公且幼小,故我识你。
老者不信,因问:仙师曾在何时何地见我祖父,其何相貌?
李少君乃说其祖父相貌,竟然分毫不差。老者张口结舌,在座诸客无不惊奇。
汉武帝案头有件古旧铜器,李少君见之,便对皇帝言说道:贫道认识这件铜器。春秋之时,臣往临淄齐宫,曾见齐桓公将其摆在床头。
武帝细看铜器上刻字,果是春秋时齐国所铸。由此推算,李少君至少寿至数百岁矣。但观其相貌,看似只有五十来岁,脸色红润,皮肤光滑,牙齿便似少年。
王公贵族闻此,由是相信李少君果有长生之术,万分敬仰,所赠金钱,堆积如山。
李少君遂购丹砂原料,终于炼成仙丹,呈献天子。
汉武帝:此丹服之,有何效果?
李少君:此乃长生不死灵丹,其效如神。然陛须除骄奢淫逸,禁止纵欲,并息征伐。更要杜绝喜怒无常,以致国中常有杀头重刑。不依臣言,则此丹无效,大道难成。
汉武帝为求长生,一一应允。
李少君乃告知服药之方,然后辞帝而出。
当夜汉武帝服食仙丹,然后入睡。瞑目未久,便即入梦。梦见自己与李少君一起,登上河南嵩山,有神仙持旌骑龙,从云中而降,对李少君说:太乙真人有请,不可耽延。
李少君应诺,遂与仙使共同乘龙上天,瞬息不见。
汉武帝惊醒,对近臣说道:朕夜梦李少君离我而去,尔等速去探问!
近侍领命出宫,不久还报:李少君病重卧床,其状将死。
武帝不信,急命排驾出宫,亲去道观探视。进入内室,果见李少君形容枯槁,堪堪待死。李少君见天子亲来,甚是欣慰:陛下若是不来,炼丹秘方便当绝传矣。
于是便说秘方,请内侍记于竹简。但只说数语,还没说完,忽然断气,人已死去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