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集 扬威西域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3/3)页
字幕:显庆四年,冬十一月。
思结(今新疆塔什库尔干)俟斤都曼率疏勒等国之兵反唐,攻破于阗。唐高宗复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帅,再次统军远征。
唐军至碎叶水(新疆拜城),苏定方选精骑三千、步兵万人,分先后而进。先率骑军一昼夜急行军三百里,拂晓时进抵都曼所据城寨。
都曼仓促应战不利,受挫退守城内。
黄昏之时,唐军后续部众赶至,紧紧包围都曼,四面攻打。都曼惊惧,只得出降。
显庆五年春正月,苏定方献俘于乾阳殿。满朝君臣算其时期,皆都匝舌赞道:去岁十一月发兵,今正月班师,则全在征途,战事只进行数日便获全胜耶!
苏定方笑而不语。副将忍不住,上前奏道:苏大将军与敌交战,自拂晓以至黄昏,只一日激战便告城破,且两头皆能见日光也。
高宗及群臣闻此,无不大惊,皆谓苏定方可称战神。
法司请诛都曼,苏定方奏道:臣许以不死,故都曼出降,愿丐其馀生。
高宗遂道:唆使邻国造反,又据城以抗天兵,实乃不赦之罪。然朕宁愿屈法,以全贤卿信义。诏命赦免其死,羁于长安,度其余生。
自过春节以来,高宗苦于目眩头重,渐渐双眼不能视物。于是百官奏事,天子有时便请武后代为决断。
是年春,高宗与武后驾幸并州,武后在朝堂宴请亲戚故旧,宴后分别进行赏赐。高宗下诏,因皇后之故,恩赐并州八十岁以上妇人都授为郡君。
显庆五年夏四月,高宗及武后自并州还至东都,驾幸合璧宫。回銮长安之后,高宗李治自觉双目近盲,又精力不济,便始将政事委任武后。自此而后,武后与皇帝并称二圣。
戊辰,高宗下诏,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、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、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,各将所部兵马以讨叛奚,仍命尚书右丞崔馀庆,充使总护三部兵。
战犹未久,叛奚便遣使求降。
高宗更以阿史德枢宾等转为沙砖道行军总管,移得胜之兵以讨契丹,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,押送东都。
与此同时,新罗王金春秋发来求救文书,说百济依恃高丽国之援,数次入侵新罗。
高宗怒道:高丽、百济如此可恶,没完没了,全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耶!
遂诏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返至洛阳,拜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,以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副,各为水、陆二军大元帅,共计发十万大军,以伐百济。
又檄令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,命其率领新罗之众,与唐军水陆军马形成合击之势,勿必将百济一举攻灭,不留后患。
画外音:话说百济,是扶余人南下朝鲜半岛西南部所建立国家(今韩国),与当时朝鲜半岛另外两个王国高句丽以及新罗,形成朝鲜三国时代,持续数百年之久。百济国号最早出现于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中,写作“伯济”。《晋书》提到燕王慕容皝部民中有“句丽、百济及宇文、段部之人”,可知彼时,其国号就已固定为“百济”。若据朝鲜半岛正史《三国史记》解释,是说其始祖温祚王当初从高句丽南下建国,以十臣为辅翼,故称“十济”;其后温祚之兄沸流部众纷纷前来归附,温祚遂以“百姓乐从”之意,改其国号为百济。而中国《隋书》则记载:初以百家济海,因号百济。
新罗王金春秋闻说大唐出师,不由大喜,于是出兵五万助战。
百济义慈王闻报,乃派大将阶伯率五千精兵阻挡新罗军。在黄山伐与新罗军展开几番血战,百济大败,阶伯败死。
苏定方引军自成山(今山东荣成)济海,百济王据熊津江口以拒之。
苏定方从东岸出兵,依山摆开阵势,与百济军交战;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率领海军扬帆前行,覆盖整个海洋,相继到达。
百济军何曾见过此等阵势?于是两股栗栗,一战而败,丢下数千具尸体,奔逃溃散。唐朝海军大部队乘潮而上,兵力更盛。
只见战船首尾相连而前,自大海驶入江中,飞桨击水,擂鼓呐喊,震天动地。
苏定方率步、骑兵夹江并进,直逼百济都城泗沘。距城约二十里时,对面杀声大举,戈戟如林,原来是百济王举倾国之兵来战。
闻说百济倾国来战,唐朝诸将皆面有惧色。
苏定方高笑道:我等此番远跨海远征,为者何来?所求便是一举平灭其国。今其举国来战,则成就不世之功,只在此一战,是天赐我等建此伟业也!
诸将闻听,皆以为然,于是大为振奋。
苏定方不慌不忙,遂列队于平野,施展鬼谷兵法,排列武侯之阵,安静以待。未过片时,布阵已就,百济人马亦都攻至。
那百济国人不懂甚武侯之阵,只管恃勇向前,一头扎进大阵,顿时被八阵图分割包围,俱都懵懵懂懂,不辨东西南北。只好伸直脖项,任凭敌人乱砍。
于是激战半日,便大破百济倾国兵马,杀万余人众,又追奔逃兵,直入其郭。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不及入城,与太子扶余隆向北逃去。
苏定方进军包围百济都城泗沘,城中群龙无首,乱成一团。
扶余义慈次子扶余泰于是登城,向众军叫道:我父兄不知逃往何处,则我便是百济王,尔等休得慌乱,与我守住此城,打退唐兵,便都是开国元勋,皆有重赐!
于是城中混乱渐平,诸将分别率众坚守。扶余义慈长孙扶余文思知道大势已去,便不肯听从叔父吆喝,只率左右亲信到叔父看不到处,从城上缘索而下,直奔对面唐营投诚。
城上守军见太孙投唐,便有许多人追随缒城而出,扶余泰无法阻止。
苏定方趁势命士卒登上城楼,树起唐朝旗帜。城中愈加众心惶恐,毫无战心斗志。扶余泰至此无可奈何,只好开城投降。
义慈王与太子扶余孝逃到北边旧都熊津城,却被部将祢植引兵哗变,将其父子擒执,扭送至唐军大营投降。
百济众城主闻知,亦都前来奉表归诚,百济就此灭亡。
苏定方遣使归国,请示战后方略。唐高宗复旨,命将百济其国分为五部,唐朝以其地置熊津、马韩、东明、金连、德安五都督府,并置带方州。
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,二百五十县纳入唐朝版图。
但平灭百济之后,苏定方不能约束军士,致使部将纵兵大掠,引发黑齿常之等百济遗民反抗。唐军复又围剿失利,所得二百余城陆续反叛,史称之为百济复国运动。
唐显庆五年九月三日,苏定方命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领一万唐军,联合新罗王子金仁泰所率七千新罗军,共同守卫百济故都熊津都督府城,自己则率大军班师,押送百济国王、王室贵族九十三人,及百济吏民一万两千多俘虏,渡海凯旋。
唐军撤离之后,百济遗民鬼室福信从倭国迎来义慈王之子扶余丰,拥立为王,一度声势浩大。但不久复国军内讧,扶余丰逃亡高句丽,大批百姓逃入倭国,百济故地并入新罗。
显庆五年十一月,苏定方献扶余义慈及扶余隆、扶余泰等于东都洛阳则天门。
至此,苏定方前后消灭东突厥、西突厥、百济三国,都活擒其国王以归,前后所获赏赐珍宝无以计数。
唐廷为庆祝攻灭百济,赐天下大酺三日,并加授苏定方长子苏庆节为尚辇奉御。
苏定方回国献俘后不久,高宗便开始策划第二次征伐高句丽。(本集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