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集 中岳剑宗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2/3)页
旁边又跳过宦官张齐,一刀砍下其头,也回骂道:造反便造反,你又怎地?
齐炀帝自然再无话说,已魂归那世而去。卫尉张稷及北徐州刺史王珍国等遂派中书舍人裴长穆出宫,将萧宝卷首级送给萧衍。
萧衍带兵入宫,召集群臣,宣布萧宝卷罪状数十条,下令处死潘玉奴,及萧宝卷宠臣共四十一人;并授意宣德太后王宝明,褫夺萧宝卷帝号,追贬为涪陵王;不久进一步贬为东昏侯,但陵墓仍按皇帝级别修筑而成。
次年三月,萧衍于江陵接和帝萧宝融东归,途至姑熟,迫其退位,禅让于己。
四月,萧衍在建康即皇帝位,国号梁,史称梁武帝。旋即杀萧宝融于姑熟,南齐灭亡。共历七帝,国祚二十三年,乃南朝最短命王朝。
这一日春光明媚,在洛阳通往登封少室山道上,行来一辆马车。其车金装银裹,极为华丽,两匹白马驾辕,毛色似雪,各神骏至极,一望而知不是凡品。
驭马车夫浑身穿青,遍体挂皂,麻衣短褐,与如此华丽马车甚为不配,但却也干净利落,双目有神,精光四射,一望亦非同凡俗之辈。车夫虽然精神矍铄,但此时北国春寒料峭,其身上衣衫单薄,亦可知是自南方而来,未及换衣。
马车行至嵩山脚下,临进山口之时,车中忽有一个声音说道:贤弟,此处已至祖庭,不可再驱车以进,乃为大不敬也。你可自去河西,寻我祖父宣帝旧部,联合诸凉,待时而起。我欲寻达摩祖师求道,自此不入红尘,你我兄弟即可别过。
车夫听了,面色恭谨,似有不舍,但亦似不敢回驳,遂勒住双骑,回身问道:主公今已习全降龙十八掌并龙爪手绝艺,武功天下无敌,自可恃之横扫天下,建功立业,何必再求祖师。便与我同去河西,共成不世之功,岂不是好?
车中人轻叹一口气道:此事非你所知。我祖父在汉中之时,部下尽多氐羌部族,皆奉蜀汉天威将军马超之令,水火不避,甘为其五胡令牌驱使。今我去国而往,若无令牌,不能取信众羌,谅必成事艰难。我闻此牌原被蜀汉征西将军马岱授予汉主刘渊,后曾辗转至于宋宣城太守范晔之手,其后不知所踪,但闻落至北魏拓跋氏朝中。我此去嵩山,一为拜见师尊,再习绝艺,二为求其指点迷津,以探五胡令牌去向。贤弟休要罗唣,只管前去河西,自去行事。此后你我兄弟能否相见,则全靠缘法,不必强求。
说罢,只见车帘掀处,一条大汉轻轻落地,回转身来面向霞光。不是南齐国江夏王萧锋,却又是哪个?那马上车夫,便是自幼书童,习武之伴萧恩。
萧恩探手自车厢中拿出一大包金银,双手呈予萧锋:主母及公子、小姐在阳平关等候,小人自无不去之理。望主公不论将那令牌寻到也未,尽快前来相会。
萧锋接过银包,连连点头,示意速去。萧恩于是回车向西,绝尘而去。
画外音:萧恩在河西久候萧锋不至,乃保萧锋后人流落丁零部族,后与呼揭人组成新族部落,自名回纥。直到隋代回纥人又称回鹘,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、葱岭回鹘、河西回鹘诸部,萧锋后裔便为河西回鹘部贵族大人。隋初,辽东分为契丹八部,唐初形成大贺氏联盟。大贺氏联盟瓦解后,契丹人又建立遥辇氏部落联盟,依附于后突厥汗国。天宝四年,后突厥为回鹘所灭,此后契丹人便为回鹘统治,萧锋后人即为契丹人宗主。
萧锋见萧恩走远,不由掉下几滴英雄之泪。此时夕阳西下,彩霞满天,山中暮鼓响起,梵唱阵阵。萧锋知是少林寺晚课将作,便欲在山脚寻一家客栈住下,预备来日侵早上山。
主意已定,纵目四望,见前面疏林中冒起炊烟,便将衣襟提起,往腰带中掖了一掖,放开脚步,往山坡上行来。
转过山环,果见一处竹篱瓦舍,掩映在松林之中。见院中有庭,庭中有石桌石椅,周围置数十块大石,看似毫无章法,却又错落有致;游廓漫回,皆一尘不染。
硕大庭院,却只有五间正房,东西各二间厢房,似是一个农舍,更像一个道观。
萧锋正在门头发呆,却见房门打开,走出一个小童,向萧锋打个问讯:原来是江夏王萧殿下来了。奉我师傅之命,专在此迎迓三日,便请登堂入室,容奉酒果香茶。
萧锋闻言大奇,暗道:怎生此处亦有人识得我底细面目?莫非又是朝廷不舍,派人在这里埋伏,要赶尽杀绝不成?
也不多言,仗着满身绝艺,竟随那小童穿过游廊,来至正堂。
进入内厅,童儿请萧锋上坐奉茶。萧锋问道:你家师傅何在?可请出来一见。
童儿答道:我师傅到山上去会达摩祖师,临走时说殿下要来,命小子在此专等。
正说之间,只听得林外山道上有人唱道情:休说手可辟天地,莫云足踢旧乾坤;读透三卷黄庭经,便是世间清静人。
唱罢,脚步声已到院中,向堂上问道:童儿,萧大王今日曾来否?
童儿应声:萧大王已经在堂吃茶。
遂向萧锋笑道:兀得不是我师傅来耶!
萧锋起身,随童儿迎出,只见院中一条丈余大汉,道家打扮,鬓角斑白,精神矍铄,约有四五十岁年纪,神光内敛,气度不凡。
来人将手中一对山雉交于小童,命去厨下整治,便与萧锋见礼,笑道:贫道魏国李冲,早知殿下近日必至,因些小俗务入山,未能远出相迎,请殿下恕罪,得罪不浅。
萧锋还礼,连称不敢,二人叙坐。萧锋心中犹疑,试探问道:我闻魏国有个李冲,字思顺,乃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,官拜北魏中书令、散骑常侍,封顺阳侯,可与道长本家?
李冲大笑道:大王倒是博闻。只某便是,不过复阴还阳,死而复生,今乃鬼谷门弟子李冲,忝为敝派第三十五代掌门。殿下来此,可是为了求见达摩法师?
画外音:此人正是前番以鬼谷门绝技诈死离朝,退隐山林之顺阳侯李冲。隐居此处已近三年,雇巧匠筑此精舍,钻研道术兵法,并与达摩法师印证佛道法旨,便如闲云野鹤。因前日与达摩闲论,说起南齐江夏王萧冲反出建康,必来嵩山;而此处精舍乃上山必经之路,故命童儿迎候。此便是童儿一见之下,便道出萧锋来历前因后果。
萧锋闻听李冲来历,不由心内吃了一惊,因皆为本国贵胄出身,又都不见容于朝廷皇帝而归隐江湖,遂顿起惺惺相惜之情,急离座重新见礼,好生结纳。
两人叙坐,先说些枪棒武艺,再聊些军阵兵法,越发觉得投机,谈得入巷。
过不一刻,灶中野雉已熟,童儿便端上酒馔,伺候二人吃酒闲话。
李冲说道:我听达摩法师曾详说殿下情状,故神交已久,不必虚话客套。敢问殿下,可是前来拜会法师,欲求其指点迷津?
萧锋答道:然也。道长所说一些不差。
李冲:我刚从山上下来,达摩法师言道,殿下所学龙爪手已是世间武学顶峰,更无有过者。法师今欲精研修身养性之术,名曰易筋经,期以九年可成,需面壁静思,不能再见尘世之人。故特嘱我守此上山之路,替他护法,拒门杜客。殿下便是上去,亦是徒劳。
萧锋怅然若失:今我无家可归,且已打发萧恩西去,如此奈何?
李冲笑道:达摩法师之术乃遁世之学,除武功一道,其他亦不适合殿下,复有何憾?以殿下天姿报负,当另开一片天地,扶佐明主以平天下,解民倒悬。我有鬼谷之术,昔苏秦、张仪、孙膑、庞涓、张子房、诸葛孔明、王景略皆借此成就不世之功,殿下岂有意乎?
萧锋大喜:某向闻鬼谷仙术奇能,从未见之。道长可否显示一二,令某瞻拜一番?
李冲:若论武功,殿下降龙十八掌出自我门,龙爪手亦佛门绝学,自不必说。鬼谷门兵法战阵,治国方略,亦非一日之功,不能遽尔言之。诸葛武侯所遗八阵之图,公可试之。
说罢离座起身,引萧锋至于院中,指着石桌、石椅上一个木匣道:鬼谷门所有绝学,皆在此匣中。若殿下能不借外力而徒手将其取之,则皆归于殿下。
萧锋笑道:此有何难!莫非道长欲以弓弩或以剑术阻我?
李冲答道:非也。此院中只我与童儿,还有便是这个石阵,并无别人,更无埋伏。殿下能出入石阵,将木匣拿到,便归殿下,绝不食言。
萧锋谓其小视自己,有些懊恼,长身便出,向那石桌走去。说也奇怪,明明只有十丈远近,只需绕过三五块大石便可达到,但却七扭八拐,复又回至堂前,只是走不近石桌。
正在窘迫万端,无可奈何之际,却见人影一闪,那童儿翩然入院,七扭八拐走近石桌,拿起木匣回至厅堂,交到李冲手中。
萧锋面含愧色,倒退出阵,向李冲拱手作揖,便要告辞。
李冲上前扯住,施礼道:殿下休怪。此乃上代仙师所创八阵法,若不习阵图,凡世间无人能破,殿下又何必自愧?殿下虽未取到木匣,但出入此阵自如,并未被困于其中,亦乃大有仙缘,非比寻常。贫道既已遁世,此匣中经书及令牌便无用处,需寻宿命之主。殿下便如此负气而走,岂不辜负达摩法师以神功相授,天下苍生及五胡黎民之望?
萧锋被李冲数语点醒,不由大悟,乃再拜受匣,在精舍中盘桓半载,其后乃去。
画外音:萧锋回至建康,本欲推倒萧鸾自立,不料朝局变幻,此时皇帝已换了族叔萧衍。萧锋知道萧衍学富五车,韬略见识远出己上,武功又高,遂息争位之念,反将五胡令牌授之,然后在一个风雨如晦之日,匹马西去,止于华山,开创西岳剑派,便为华山派鼻祖。
李冲尽将胸中所学授予萧锋,亦便完全放下心事,遂大开山门授徒,选骨骼清奇及悟性高绝寒门子弟,因才施教,分别授以武功兵法,开创嵩山道门一派。因门下弟子皆擅用阔刃长剑,江湖上又称之为嵩山中岳剑宗;李冲自此号称冲灵道人,便为中岳剑宗之祖。
白云苍狗,日月如梭。山中花开花落几番,数年弹指而过。
冲灵道人算计达摩法师即将出关,乃上山叩请开关,印证法术禅机。刚到少林寺山门之外,时近午时,忽听一声清啸渡林而出,穿云直上,直如龙吟,远近数十里皆闻
接着寺中钟鼓齐鸣,梵唱大起,天边出现龙挂,晴空如洗。
冲灵道人大喜,加快脚步,高声叫道:恭喜祖师,顿悟成佛,易筋经功法亦告大成!
话音未落,林中清啸化作长笑,满心欢喜及慈悲之情,尽皆蕴含于这长笑之中。
镜头闪回,叙述达摩祖师来历。
字幕:达摩祖师原名菩提多罗,后改名菩提达摩,佛教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。
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,刹帝利种姓,传说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,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,从般若多罗大师学习佛道。
般若多罗知其前世因缘,便道:你对于法道已经博通。博通意谓达摩,你应叫达摩。
菩提多罗大喜,于是改叫菩提达摩。
师父又谓:你虽得佛法,但不可远游。等我寂灭六十七年以后,你可到震旦,广传佛教妙法,接续印度佛根。彼时震旦国家有难,水中花布,待你铺降。你去彼国,休驻南方,彼南人崇尚功业,不见佛理。便至其南方,也不要久留。
达摩:请师父开示。
大师:谶语云:跋山涉水又逢羊,独自急急暗渡江。可爱东土双象马,二珠嫩桂久昌昌。
达摩:此后如何?
大师:此后一百五十年,又有灾难。谶语云:心中虽吉外头凶,川下僧房名不中。为遇独龙生武子,忽逢小鼠寂无穷。
达摩:此后又如何?
大师:大二百二十年后,会见林中有一个人证得道果。谶语云:震旦虽广别无路,要借儿孙脚下行。金鸡解御一粒粟,供养十方罗汉僧。
达摩:天道幽远,谶语难解,还请师父开示。
大师:这几句谶语,皆是预言佛教在震旦发展兴衰,你须谨记,休要轻忽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