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集 苏峻造反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2/3)页
钟雅大笑:事已至此,还有甚么克期之效?我想足下当不愧晋文公之主将荀林父耳!
庾亮被他接连丧白数语,羞恼成怒;不敢再行耽搁,只得转身而去,急逃出城。
钟雅冷笑不止,转身入宫,与右卫将军刘超侍立成帝左右。
黄门李义惊惧欲逃,私劝钟雅同走。钟雅朗声对道:某身为文官,只恨无力上阵杀敌,国难不能救;若君危亦不能济,妄图逃遁求免,则恐后被董狐执简写死耶!
李义见劝之不听,只得含愧而去。
王导上殿,喝令侍中褚飒:外兵入宫,至尊天子当御正殿,岂能避于后宫!
褚飒闻此,即入内殿,怀抱成帝登太极前殿,正襟危坐帝位。
王导及光禄大夫陆晔、荀崧、尚书张凯共登御床,卫护成帝。刘超、钟雅、褚飒则率百官,分立阶下左右两班。又有太常孔愉,盛具朝服守卫宗庙。
铁甲铿锵响处,苏峻引兵直入太极殿,高声叱令:侍中褚飒,引领百官下殿。
褚飒亦大声喝叱:天子在此,苏冠军前来觐见陛下,军人岂敢持兵上殿侵逼至尊!
诸兵为其震慑,不敢上殿,转入后宫,驱役百官,掠夺宫人,裸剥士女身上华衣。宫中时有布帛二十万匹,金银五千余斤,钱亿万之巨,绸绢数万匹,皆为苏峻军士掠夺净尽。
苏峻自引甲士数百,登于太极殿上。
王导喝道:圣上在此,谁敢无礼!
苏峻只得跪倒参拜,与军士高呼“万岁”。
成帝见其如此,惊魂稍定,问道:卿不候宣诏,因何带兵入京?
苏竣奏道:中书令庾亮为政不公,赏罚不明,苦虐百姓,又欲杀微臣。臣今无奈起兵,亦为社稷,岂敢叛乱朝廷!
成帝:今庾亮外逃,不在朝中,卿何不退兵?
苏峻:臣今入朝,实欲辅政于陛下,未曾封爵,故不敢退兵。
成帝:既是如此,卿欲何授?
苏竣:司徒王导德望于万民,宜先复其本职。祖约廉能,可为侍中、太尉、尚书令;许柳为丹杨尹,马雄为左卫将军,祖涣为骁骑将军。臣愿为骠骑将军,录尚书事。其余百官可守旧职,独庾亮兄弟不许复任。
成帝:准卿所请,速退甲兵。
自此苏峻驻军在京,与祖约二人共同把持朝政,驱役百官担泥负土登筑蒋山,又裸剥士女,令其被逼以草席或泥土蔽体,哀号之声遍于宫庭内外。
时有弋阳王司马羕因前年被庾亮免职降爵,闲居府中;此时见朝中风云突变,于是主动来见苏峻,称述其功德巍巍,不让先贤伊尹、霍光。苏峻大喜,便令其官复太宰原职。
因见朝中再无与己作对之人,苏峻以为吴郡时为庾氏家族把持,复又派兵攻吴。
吴国内史庾冰不敌苏军,一战而败,逃亡会稽,苏峻于是派侍中蔡谟任吴国内史。
是年三月,皇太后庾氏因见庾亮兵败身窜,恐怕祸及家族,终至忧虑而崩。百官遂奉成帝举哀葬之,谥号为穆皇后。
苏峻料知天下必将太后之死归罪于己,又恐诸镇起兵来伐,于是率军离开建康,退驻芜湖,并深虑必有后变,日夜不安。
镜头转换,按下苏峻,再说庾亮。
庾亮率三弟及数百随从来到浔阳,投奔温峤,二人相见,泪眼相望。
温峤:庾公,朝政何至不堪如此!
庾亮:苏峻造逆,万死难赎其罪。太后有诏,命温公为骠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;复加郗鉴为司空,共同发兵,讨贼靖难。
温峤:苏峻未平,某不受职。今便起兵讨伐苏峻,分兵两万与公,并力讨贼可也。
夏四月,范汪自建康而至,与温峤、庾亮二人相见。
庾亮:范公来得正好。而今朝廷事体如何?
范汪:苏峻虽掌朝纲,但政令不一,贪暴纵逆,官民皆恨,正宜及时进讨。
庾亮大喜,即命范汪为参护军事,因与温峤互相推为盟主,各自辞谢不已。
温峤从弟温充遂道:你二公既相推辞,则无人能敌苏峻。征西大将军陶侃位重兵强,又极善用兵,心怀忠义,何不共推其为盟主,则大事可济。
二人听罢,同声道好,遂联名修书,派督护王愆期持书到荆州,共推陶侃为盟主,请其兴兵共赴国难,讨伐苏峻。
王愆期便至荆州来见陶侃:今有庾、温二公联名书信在此,皆推明公为盟主,请共赴国难,同讨苏峻反叛之罪,以建不世之功。
陶侃因先帝临死,未命自己为辅政大臣,心中不快,于是拒绝其请:你回见温平南公,则说某乃征杀疆场外将,不预朝廷大事,亦不敢僭越,妄兴大兵。
王愆期见话不投机,不敢多说,只得告辞还至浔阳,回复温峤:陶侃不肯发兵。
庾亮大怒:主上有燃眉之急,社稷有倒悬之忧,彼犹含小忿而废大义,不肯勤王!
温峤劝道:既如此,我一面使人再去荆州请陶公兴兵赴难,一面自引兵先行便了。
乃复修书道:仁公既不欲兴兵,且宜自守本镇,某与庾公先下建康可也。
参军毛宝在侧,谏道:明公可改书“必与陶公俱进”,不可作含糊之语。
温峤大悟,急改其书,再遣信使,急发荆州。
陶侃细观温峤书信,见有俱进之约,无可奈何;却又不想接受庾亮管辖,遂遣部将督护龚登:你可率引精兵一万,前赴温峤之约,听其号令。
龚登听命,引兵起行,来与温峤汇合。
温峤即得荆州援助,于是自率部兵七千人众,与庾亮、龚登誓师起行。先发檄文,使人呈报朝廷尚书省,并移告各镇,共发各州郡义兵,以讨苏峻、祖约。
誓师已罢,温峤引兵既登战船,涕泣晓谕众军,解缆欲发。
不料便在此时,陶侃却又反悔,使人持令追及龚登,命其还归荆州。龚登不敢违背,便要引军而还。
温峤苦苦留之,又亲修书信,使王愆期星夜送呈陶侃。其书略云:
行军以讨逆者,有进无退,可增而不可减。今已移檄于远近各郡,言于盟府,惟须仁公军至,便可齐进。公若返军,远近疑惑,成败之由,将在于此,则公罪莫大焉。当今之计,仁公进则为大晋忠臣,参桓文之功业;退当以慈父之情,雪爱子之痛恨。且峻、约无道,天下无不切齿,败之必矣。今我盟军以顺讨逆,如石投卵,其谁不知之?仁公若复召兵以还,是为败于几成,而或者遂谓仁公缓于讨贼,实则助逆也。其后虽悔难追,愿深察之。
陶侃细览温峤之书,不明“雪爱子之痛恨”所指,一时犹豫不决。
王愆期观其颜色意动,遂进言道:彼苏峻者,乃豺狼也,世人皆知。如来日得遂其志,明公宁有容身之地耶?某谓明公宜火速自行,则诸镇同赴国难,大功可成矣!
正说至此处,忽闻府门外一阵痛哭之声大起,继而门军来报:公子陶瞻前日拼死护卫京师,与苏峻叛军作战时被杀,现由家将收得公子尸骸,送还于府中。
陶侃闻报大惊,啊也一声大叫,倒于地上,昏厥半日,家人屡叫方苏。
家将急救还醒,陶侃放声大哭,乃悟温峤书中之语,即令整军,亲自顶盔贯甲登舟,不顾亲子丧葬殡殓之事,挥荆州水师兼程而进,来与温峤大军会合,同进建康,来伐苏峻。
镜头转换,按下荆州,再说徐州。
广陵城内,刺史府中。郗鉴当日接到温峤与庾亮讨逆檄文,便与部将商议勤王对策。彼时广陵粮少城孤,邻近后赵大军,见今说要南下勤王,诸将不由面呈难色,沉默不语。
郗鉴便谓诸将:今主上幼小,被苏贼叛逆,污乱朝廷,全无纲纪。我受先帝皇恩,此用命报效之时,岂能临难退步?愿起兵以死报国,望汝等亦各尽忠,同赴国难,不得推延。
言罢,流涕不止。诸将为其忠义之心感动,皆道:愿随使君讨贼,万死不辞!
于是聚众誓师,起兵讨伐苏峻。
字幕:郗鉴,字道徽,高平郡金乡县人,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。
镜头闪回,叙述郗鉴来历。
郗鉴自小孤贫,仍然博览经籍,即使耕作时仍吟咏不断,以儒雅着名。及年稍长,出任赵王司马伦掾属,但觉赵王有夺权篡位之心,便称病辞官。司马伦篡位称帝,党羽都擢升要职,但郗鉴则闭门自守,不与其接触。
惠帝复位,郗鉴参司空军事,后历任太子中舍人、中书侍郎。
后值永嘉之乱隐居乡里,贫甚饥馁。乡人有黄长者因慕郗鉴名德,每日前来相请,至家共食。时家中有兄子郗迈,外甥周翼年幼,并与相依为命,郗鉴常携二人至黄家就食。
黄长者道:州中饥馑,各难活命。某以君贤,故省俭家用供养,但恐不能兼其二子。
于是郗鉴此后独自前去就食,但存余食于两腮还家,复吐出与二小儿食之,因此度过饥年,得养二子复存。其后避乱过江,郗迈位至护军,周翼位至剡县令。
永嘉五年,汉军攻陷洛阳,郗鉴被乞活军陈午部众所获。后陈午兵败,郗鉴因趁其溃散时逃脱,回归故乡。
州中人士感于郗鉴恩义,于是推举为主,遂聚一千余户,迁至鲁地峄山避难。
永嘉乱后,司马睿镇守江左,以郗鉴为龙骧将军、兖州刺史,出镇邹山。当时一个小小兖州,以郗鉴为方伯,阮放为宏伯,胡毋辅之为达伯,卞壶为裁伯,蔡谟为朗伯,阮孚为诞伯,刘绥为委伯,羊曼为濌伯,并称“兖州八伯”。
永昌元年,明帝即位后因畏惧王敦,便以郗鉴为外援,命为兖州刺史、都督扬州江西诸军、假节,镇守合肥。王敦十分忌惮,于是表请郗鉴为尚书令,征召回朝。
郗鉴回建康时经过姑孰,并与王敦相见。
王敦设宴相待,席间与郗鉴谈论乐广、满奋优劣。
郗鉴昂然说道:大丈夫洁身北面侍君,谨守三纲之义,怎可偷生变节,居于天地之间!若果天道已终,亦当随之存亡。彼满奋背君小人,如何与乐广相比!
王敦心中无君,闻而大为不满,本欲扣而不遣,终惧其名望地位,只得将其释放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