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七集 刘辩诈死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2/3)页
此本昏愦之策,然而再被何进采纳,于是檄召各州牧守带兵进京,勤王清侧。
主簿陈琳、侍御史郑泰、尚书卢植等人闻此,异口同声,皆都劝道:此计万万不可。
何进:却是为何
陈琳:大将军身居要职,手握重兵,如欲诛杀宦官,只要当机立断即可,何必非招进外兵?且各州郡诸侯各怀异志,如前将军董卓更甚,进京必为祸乱。
何进不听,终命人写成檄文,以大将军名义发出。
中平六年八月,何进入宫面见太后,再次奏请尽诛宦官,太后依旧犹豫未决。
中常侍张让、段珪等使人偷听,尽知其谋,于是先发制人,矫太后诏旨诱召何进入宫,立即关上宫门将其杀之,悬首宫门之外。
何进部将吴匡见之大怒,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斫开宫门而入,纵火烧毁南宫宫门。
袁绍亦引兵入宫,诛杀宦官赵忠。
张让、段珪等劫持少帝、太后、陈留王仓皇出逃,太后跳车,被尚书卢植救下。
袁绍等大杀宦官,死者二千余人。猖獗近百年宦官集团,至此遂告覆灭。
张让、段珪劫持少帝逃至小平津,正在慌张之间,陡闻后面喊杀声起。回头看时,却是河南中部掾闵贡,率兵前来救驾。
张让慌张无措,转头见身侧是一条深溪,水流湍急,急迫下哀叫一声,投水自尽。段珪弃车驾而逃,被闵贡追上杀死,复转回来寻找天子。
正逢尚书卢植率领众官来到,由此双方合作一处。四望一片漆黑,只见车驾倒在路傍,却不见皇帝及陈留王踪影,于是百官都慌。
正在此时,忽见一群流萤在前飞舞引路。众官连夜追逐萤光南行,终于寻到一处村寨,见少帝、太后、陈留王及随从数人,俱都藏在一处庄院草垛之后。
卢植与少帝相对流泪,求借寨中车马,使少帝乘骑南还,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。
至天明时,董卓率兵到达,闻讯前来迎接。于是少帝平安回宫,皇宫大乱方告结束。
镜头闪回,叙述董卓此番来由。
董卓前奉灵帝诏旨前往并州,因早已得到宫中消息,知灵帝将不久人世,故此便驻于河东郡内,以观朝中动静。
此后不久,忽然接到大将军何进檄令,命带军马进京,以除权宦。
董卓不由大喜,对部将说道:此番我师出有名,则大事成矣!
于是毫不耽搁,即刻带其五千凉州铁骑上路。饶是如此,董卓军未至洛阳而何进已败,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出逃。
董卓远见洛阳火起,带兵疾进,路上闻知少帝在北邙山,于是引兵前去迎接。
闪回结束,董卓与卢植等众官保护少帝还宫。
画外音:董卓进京,发现自己仅凭五千兵马,无力与京师禁军及西园八尉军力相抗。于是听从谋士李儒之策,先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据为己有,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,暗杀故主丁原归附于己,由是兵势甚盛。于是逼迫朝廷策免司空刘弘,自为司空。
此日董卓下朝散班,忽见袁绍挎剑走过,因甚为器重其才能,便命李儒唤住,请至待漏殿中,言及同谋废立之事。
袁绍暗自惊怒,又惧其手握兵权,只得含糊应道:此乃大事,容某回府与叔父太傅袁槐商酌而定。但恐朝中多数公卿,都不会同意司空意见也!
董卓闻言大怒:天下事岂不决于我哉?我今为之,谁敢不从?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!
袁绍出口反讥:天下健者,岂唯董公?
然后举起佩刀,作揖而去。董卓知其家四世三公,声望地位绝非自己能比,未敢当场发作,只是暗自生气,命李儒再作谋划,定要废罢少帝刘辩,以树声威。
袁绍凭一时愤勇举刀施礼而去,也知大祸不远,回家后稍作打点,便漏夜亡奔冀州。
董卓闻报大怒,欲下令悬赏捉拿,命主薄草拟檄文。
侍中周毖、城门校尉伍琼、议郎何颙时为名士,皆受董卓重用,但又都崇仰太傅袁隗,欲救袁绍,遂进谏道:此等废立大事,绝非常人所能知者。袁绍年轻气盛得罪明公,因惧怕出奔,并无他意。今若悬赏捉拿,反促其叛。袁氏四世三公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,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徒众,其余诸侯再乘机起事,则崤山以东,不复归明公有矣。
董卓:如此奈何
周毖:不如赦免袁绍,任为一郡太守,则其因赦而喜,必无后患。
董卓认为有理,遂奏请少帝,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,封乡侯。
袁绍便以渤海作为根据地,积草屯粮,随时准备起兵。董卓复又拉拢袁术,表奏其为后将军。袁术亦不肯依附,带虎贲军中亲信逃往南阳,屯兵鲁阳城。
董卓见袁氏兄弟皆都叛走,怒不可遏,又将废立之事议于太傅袁隗,并威胁道:太傅两个令侄皆叛朝廷,乃诛三族之罪。是我看在太傅面上不究,且都委以郡守重职也。
袁隗焉能不明此言外恫吓之意,由是不敢相忤,只得同意。
董卓便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,并以霍光为例,自比田延年,说有反对者就立刻处死。
满朝文武皆都噤若寒蝉,只有尚书卢植起而抗辩,侃侃而谈。
董卓被其顶撞,无言以对,只得罢会。散朝之后,董卓欲寻隙杀害卢植,但被蔡邕、彭伯劝阻。卢植则弃官离京,转回本郡。自此以来,再无人反对废立。
九月一日,董卓请少帝升坐崇德前殿,命由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。
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,解除玉玺印绶,转交给陈留王刘协。然后扶刘协登上宝座,率群臣山呼万岁。陈留王正式登基,是为献帝。
登基典礼已罢,董卓复命尚书宣读策文,弹劾何太后害死太皇太后董氏罪责,罢免太后之位,迁入永安宫。
九月三日,何太后终被董卓毒杀身亡。且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,只许献帝刘协到城内奉常亭举哀致祭,公卿大臣穿白衣上朝三日。
何太后既死,董卓又逼献帝下诏,降封少帝刘辩为弘农王,与王妃唐氏皆放逐南宫。
十一月,董卓自称相国,赞拜不名、入朝不趋,剑履上殿,从此专揽朝政,全无人臣之礼。
又纵容部将在京师纵兵剽掠财物、妇女、残害百姓,京师人人自危。
却又征辟名士,拉拢人材为已所用,三次强征前议郎蔡邕入朝,一月内三迁其职,拜为侍中,以求士族支持,巩固自己地位。但其种种倒行逆施,更使天下士人大为不满。
因此董卓所任命官吏,后来大都成其敌人。
镜头闪回,按下董卓乱政,复说天下郡雄。
时有泰山平阳人济北相鲍信,当初受大将军何进征辟就任骑都尉,受命回乡招募兵卒。于是招募一千余士兵还京,归途中到达成皋,便闻何进已经死于政变。
鲍信急如星火,率军赶回洛阳。此时董卓已经进京,但尚未揽政。
鲍信暗中观察董卓行为情状,知其必然祸乱天下,乃对袁绍说道:董卓素怀异志,如今手握重兵,肯定心怀不轨。我等如不趁机动手,日后必然吃亏。
袁绍:若依公计,将如之何
鲍信:不如趁其刚到京都,士卒疲惫,就此发动袭击,必可一举成擒。
袁绍:西凉铁骑,世之精锐,非可小觑。且董卓善战,又久驻河东蓄锐,何有士卒疲惫之说今其有功无罪,出师无名,伐之不可。
鲍信闻言大为失望,知道袁绍此生必不能成大事。于是带兵回到故乡泰山,征召士兵两万,骑兵七百,辎重车五千余辆,就此割据自立。
又有东郡太守桥瑁,闻说董卓废立之事,毒害太后之行,不由大怒。
于是伪造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檄文,陈述董卓种种罪恶,遣使发往天下各州郡,倡议各兴义兵,勤王除贼,以解国家大难。
当时冀州牧韩馥受董卓指派,派遣部郡从事驻于渤海郡,监视限制袁绍。
桥瑁檄文到至,韩馥召集部属商议:今袁、董二氏,我等应助何方
治中从事刘子惠正色道:兴兵是为国家,何说什么袁氏、董氏!
韩馥语塞,脸有愧色。遂应桥瑁之檄,同时寄书给袁绍,表示支持起兵讨董。
镜头转换,按下山东群雄,复说京师洛阳。
董卓既专朝政,将欲拉拢士人为己所用,乃表奏典军校尉曹操,迁升为骁骑校尉。
曹操素有大志,知道董卓倒行逆施,不足成事,遂不受职,变易姓名,从小道逃归乡里。
董卓闻而大怒,行文郡县,沿途缉拿。
曹操惶惶如丧家之犬,忙忙如漏网之鱼,离开大道,专拣小道而行。路过成皋,投宿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。
吕伯奢当时出外,其子五人依礼招待,吩咐厨下杀猪宰羊。
曹操见吕家五子低语商议,又闻厨下有磨刀之声,疑心有害己之意,拔剑杀死八人而去。逃至中牟为亭长所疑,带至县府。
因为曹操一路绕行而来,不及朝廷驿马快捷,当时捉拿曹操公文已至中牟。功曹知其即为曹操,但以时逢世乱,不宜拘天下英雄为由,便请县令释放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