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集 四处出击-《华夏真相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扬雄幼时好学,为人平易宽和,口吃不能快语,爱静默沉思。博览群书,无所不读。因无嗜欲,不逐富贵,不忧贫贱,家产不过十金,并无一石余粮,却处之安然。胸怀博大,非圣哲书不喜;不合己意,既富贵不为,最喜辞赋。

    郡中时有名士严君平,本姓庄,名遵,崇尚老庄,隐居于唐昌镇西南十里横山。通读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易经》等典籍,深入钻研周易数理,皆融会贯通,得真知灼见。蜀人称其知天文,认星象,善占卜,通玄学,博学多才,无所不通。

    严君平在山上开办横山读书台,平日一边教课,一边整理著作。

    扬雄闻其大名,便上山拜师,行跪拜之礼,奉师仪十条腊肉以献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谈论,严君平对扬雄颇为满意,收其为徒,授业八年。严君平知足常乐,一生收徒无算,扬雄是乃众徒中之姣姣者也。

    汉成帝时,经蜀人杨庄推荐,扬雄得以入朝为官,随侍天子。

    扬雄曾与成帝前往甘泉宫,眼见依仗恢宏,供奉奢侈,便作《甘泉赋》,以讽刺天子铺张。又作《羽猎赋》,仍以劝谏为主题。

    汉成帝喜其文才,非但不怒,反而封其为黄门郎,使与王莽、刘歆等同僚。扬雄又作《长杨赋》,继续对成帝铺张奢侈提出讽谏。

    汉哀帝时,扬雄认为辞赋是为雕虫篆刻,壮夫不为,转而研究哲学。遂仿《论语》著作《法言》,又模仿《易经》以作《太玄》,提出以玄为宇宙万物根源学说。

    有人见其妄撰经典,出言笑之,杨雄于是又作《解嘲》以自辩。因家道贫寒,为自我宽慰,又写《逐贫赋》。其后在京师设馆收徒,刘棻即是其众徒之一。

    闪回结束。甄寻、刘棻因献符瑞之事获罪,甄丰自杀,王莽不肯罢休,由是下诏。

    传旨官:建兴天子诏命,甄寻伪造符命,罪不可赦,枭首弃市;同犯刘棻流放四裔,非遇特赦不得返京。复命收系诸犯供辞中所牵连到者,不必奏请。

    廷尉:诺,臣等遵旨。

    当即领旨,召集狱吏吩咐:刘棻供状中牵涉杨雄,与我当即拿来。

    狱吏声喏,立即出动,如狼似虎,直奔当时扬雄所在天禄阁上校书之处。

    早有杨雄学生听说此事,立即飞跑直上天禄阁,向老师报告:恩师,大事不妙!

    杨雄:何事如此惊慌?

    学生:甄寻假造符命事发,牵累刘棻。天子下令廷尉严查,一个不许漏网,复又涉及恩师。今办案使者即将到来,恩师可立即出京,无论到哪个偏僻郡县,避上一避。

    扬雄:率土之滨,莫非王土,何处可避?我乃天下名儒,岂肯受小吏刑讯折辱!

    说毕,将衣袖将脸面一蒙,便从阁上跳下。学生失惊,急下楼救起,见师父正在地上挣扎,只摔折一条左腿,差幸未死。

    狱吏赶来,见杨雄坠楼受伤,于是以担架抬回,报知廷尉。廷尉不敢隐瞒,复又具本上奏,将此事报与天子。

    王莽大奇,当即查问杨雄跳楼自杀原因。

    便有杨雄在朝弟子,趁此上前跪倒,替老师折辩:究其原由,乃是刘棻曾跟扬雄学写奇字,故拜其为师。这些奇字被用于符命,扬雄并不知情,实是重刑之下,何求不得,胡乱攀诬而已。陛下圣明,尚请开恩。

    王莽:既是如此,可以不必追究。恩准释放杨雄,令其还家养伤,所费由官家给付。

    杨雄学生:陛下明鉴,臣等谢恩。

    京师太学生闻此,作歌评道:因寂寞,自投合;因清静,作符命。

    扬雄虽被无罪释放,但因断腿致残,由是免职,后又召为大夫。其家境一向贫寒,抑郁无聊时便借笔墨消遣,著成《太玄经》及《法言》,语句难以理解。

    刘歆看完笑谓:空自受苦!今学者有利禄,尚不能通《易》,何况《太玄》?我恐后人将用其为酱瓿盖矣。

    扬雄听罢,笑而不答。

    时有钜鹿人名叫侯芭,常带酒菜前来,向杨雄求学,与其同室而居,专门学习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二经。世人闻此,无不惊讶诧异。

    新莽天凤五年,扬雄病死长安家中,寿止七十一岁。

    侯芭为其师建坟以葬,并为守丧三年,世人皆都赞叹。

    画外音:扬雄死后,其所著《法言》大行于世,并名列汉赋大家,世所称道。汉赋四大家者,武帝时司马相如,新莽时扬雄,东汉明帝时班固,和帝时张衡。扬雄生不逢时,死后亦为世人所诟,皆为其曾侍奉篡汉逆贼王莽之故。

    始建国二年冬,建兴帝王莽始兴神仙之事。采纳方士苏乐妄言,起造八风台,巨费万金。又种五粱禾于殿中,先以宝玉渍种,计其得粟,每斛成本不下于一斤黄金。

    五梁禾既然种植成功,苏乐得意非常,立即上奏:天降祥瑞,大新朝当兴!

    王莽览奏大喜,于是当即下令:大新既兴,四夷宾服。诏命将匈奴单于改作降奴服于,并将匈奴分为十五国,立呼韩邪单于十五个子孙皆作单于。

    大司徒王寻:以何人为使?

    王莽:派遣中郎将蔺苞、戴级前往边境,于都护府中召集赐封单于者。

    大司空王邑:匈奴若是不从天命圣旨,则以何应对?

    王莽:可派立国将军孙建等统率士兵、壮丁、犯人,计三十万人,分道出击匈奴。

    王邑:何时出击?

    王莽:命令先期到达部队在边郡驻扎,待各路人马到齐后,同时出击。

    王寻、王邑:诺!臣等遵旨。

    始建国三年,大军未及发动,忽然天灾陡降。此年春夏之交,黄河在河北临漳县西决口,东南冲进漯川故道,经今河南南乐、山东朝城、阳谷、聊城,至禹城别漯川北行,又经山东临惠等地,至利津一带入海。继而黄河又在魏郡决口,改道东流,造成洪水泛滥。

    始建国四年春二月,建兴帝王莽诏赦天下。

    边境飞马入报,匈奴果然不肯听从新朝诏命,反对分裂为十五个小国。王莽大怒,于是重颁去岁诏命,下令立国将军孙建,立发三十万大军,西征匈奴。

    匈奴单于得知新朝大军压境,大为震惊;即派王弟咸赍持重礼前往长安,朝见建兴帝王莽,表示愿意臣服于新朝,并将自己二子助、登,留在长安为质。

    王莽见兵不血刃,恫吓奏效,就此得意忘形,遂当即下达恩诏:接受匈奴降书顺表,加封咸为孝单于,助为顺单于,诏令撤回西征大军,息兵停战。

    单于弟咸跪叩谢恩,回转匈奴,还报兄长:新帝王莽胸无大志,实不可惧也。单于闻此,遂不以新朝为意,此后经常派军侵扰新朝,边地就此长期不宁。

    新朝厌难将军陈钦、震狄将军王巡不耐其扰,联名上表,飞报长安。其表略云:

    匈奴虽曰臣服,但却又屡次兴兵犯我边境,干戈不息反烈。据臣等所悉,皆乃孝单于咸子角唆使为之。今咸子登在长安为质,恐为其内应,望乞陛下速作决断。

    王莽览表大怒,立即命将登斩首于长安。

    新朝与匈奴关系,由此交恶。

    字幕:始建国四年夏,大司马甄邯病故。

    画外音:甄氏家族因对王莽有拥立大功,故在甄邯时期鼎盛一时。甄邯后代甄逸,在东汉时任上蔡令,其女就是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,甄家因此再次显贵。甄逸嫡孙甄像袭封安城乡侯,死后追赠卫将军,改封魏昌侯,谥号贞侯。甄后兄甄俨孙女,又为齐王曹芳皇后。甄氏因此在三国时复又兴起,此乃后话,按下不提。

    当时建兴帝王莽已在位四年,因其性格躁扰,不能无为而治,故常醉心于改革兴造。每有兴造,动辄便欲慕古,不度时宜,制度颁布之后又更迭不定;由是举国吏缘为奸,天下謷謷,陷于刑法者极众。

    王莽自己亦知万民愁怨,乃下诏复改其前令:诸食王田,皆得卖之,勿拘以法。犯私买卖庶人者,一切勿治。

    虽改前令,但却诸政并行,相互悖乱,刑罚深刻,赋敛重数,复犹如故。

    对内如此朝令夕改,对外也是莫名其妙。

    为显示天朝威仪,王莽在得罪匈奴之后,又派五威将帅出使西南夷,改封句町王为侯国。句町王邯由此怨怒,再不肯归附新朝。王莽大怒,便令牂柯大尹周歆诱杀王邯。

    句町王邯胞弟名承,由是起兵诛杀周歆,以为兄长报仇。

    周歆被杀,朝野震惊。王莽虽命西南沿边州郡发兵讨伐叛军,但终不能复使句町降服,以至西北边事未宁,西南复又兵连祸结,无有宁日。

    西南之事未了,王莽复下诏命:尽发高句骊兵,使助新朝出击匈奴!

    高句骊军民虽接新朝诏命,但明知匈奴善战,皆不欲行,左推右挡。新朝辽东郡守屡下严令强迫从征,高句骊兵民便皆逃亡出塞,甚至反与匈奴勾结为寇,对抗新朝。

    新帝王莽闻奏愈怒,诏命辽西大尹田谭,带兵出塞追击高句骊亡民。田谭奉命率军出塞,但因不谙地理,一战而败,自己反为乱民所杀。

    辽西大尹战死,辽东州郡刺史无由脱罪,由此上疏朝廷,归咎于高句骊侯驺。

    王莽览奏,召集群臣计议,将欲治罪高句骊侯。

    大司马严尤不以为然,因此出班上奏:貉人犯法,不从高句骊侯驺起;此时受刺史郡守胁迫,正有贰心,陛下宜令州郡抚慰安之,而不宜于此时加罪于彼。今若猥彼以大罪,恐其就此率国以叛,则其周边夫馀之属,必有附和者。今匈奴未克,句町犹乱,若夫馀、濊貉复起,此乃朝廷大忧,诚望陛下思之。

    奏表既上,王莽不听,更不遣使安抚高句骊王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