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集 齐姜乱鲁-《华夏真相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子泄闻报,便知事非小可,急持书简来见右公子职,说及此事。左右公子本是各受宣公所托,分别辅佐子伋与子寿;此时二人各自关心,急遣人前往齐国官道上打探消息。

    未过一日,使者归来,拉回二位公子无头尸身。子泄与子职惊问缘故,使者回报。

    使者:臣寻至有莘之野,先见公子寿御者尸首,被杀死在官道之傍,无人掩埋。臣便搜索周围,方在近处林中找到二位公子,如此如彼,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左右公子闻毕,各自抚尸大哭。起先未免各为其主,其后便即同病相怜,合在一处,商议对策。候至早朝,二人直入朝堂,拜倒在地,放声大哭。宣公惊问何故,公子泄、公子职异口同辞,便将伋子与公子寿被杀情由,细述一遍。

    宣公忽闻二子同时被害,只吓得面如土色,半晌不言。于是散朝,回到内宫,先问齐姜,齐姜推说不知,并且放声大哭;再召公子朔问之,公子朔更推不知,起誓发愿。

    卫宣公:不论你知与不知,只着落在你身上,拘拿杀人之贼!

    公子朔:当得,当得。儿臣这便去查,这便去拿!

    口中应承,哪肯献出贼党,自暴罪恶?自此之后再不入宫,只顾延挨。

    宣公受惊,复念公子寿孝悌双全,泪流不止,感思成病。祈祷不效,半月而亡。

    公子朔时年十五岁,在母亲主持下为父亲发丧下葬,继而袭位为君,是为卫惠公。

    惠公即位之后,因左、右二公子乃是两位兄长心腹,俱都罢官不用。

    公子泄与公子职怨恨惠公,每思为公子伋与公子寿报仇,只是未得其便而已。

    时有庶兄公子硕,字昭伯,心中不服惠公得位,连夜奔齐,将欲请兵报仇。

    镜头闪回,郑国使者此时来至朝歌,拜见惠公,说来迎请公子忽还国复位。

    卫惠公暗道:此番护送子忽返国复位,今后便得一强援,何乐而不为者?

    于是便请公子忽入朝上殿,即发车徒,护送还国。

    祭足率群臣迎于城外,望车舆再拜,深谢昔日不能保护主公之罪。昭公返郑复位,深叹世事无常,心中怏怏不快,对祭足恩礼稍减于昔日。祭足早觉跼蹐不安,每每称疾不朝。

    上将高渠弥平素失爱于昭公,又曾参与当年迎立厉公阴谋,此时见昭公复国,恐为所害,心中憷然。于是阴养死士,欲图弑杀昭公,再立子亹,日夜筹谋。

    许桓公姬郑当时在郑国为质,因趁郑国内乱逃出,返回许地,恢复故国。

    郑厉公流亡在蔡,使人来见郑国守栎大夫檀伯,欲借栎地暂居,以为反攻复辟巢窟。

    檀伯不从,正言拒绝。

    厉公深恨檀伯,便收买蔡国商贾,使于栎地往来交易;复通过蔡商厚结栎人,暗约为助,乘机杀害檀伯。

    檀伯对此阴谋毫无防备,于是变生肘腋,死于内奸刺客之手。郑厉公由此入居栎城,增墙浚池,大治甲兵,以此为基地,将谋袭郑。

    早有人将厉公所作所为,报与祭足。祭仲顾不得自己正遭昭公猜忌,急入宫密奏。

    祭足:臣闻子突谋杀檀伯,袭取栎城,并在彼处治甲练兵,其志不小,当预为之备!

    昭公闻此,大为惊慌,便命大夫傅瑕屯兵大陵,以遏厉公来路。

    厉公闻知,遣人央求鲁侯,谢罪宋公,再请出兵相助,许以复国之后,必补足前赂未纳之数。鲁侯自然无可不可,便复遣使至宋,为其与子突之间说和。

    宋庄公闻说,贪心又起,遂结连蔡、卫,请共助郑厉公复位。

    卫惠公子朔自谓有护送昭公复国之劳,但见其复位多时,并不遣使前来道谢,更无厚礼报答,故此恨怒。今见宋公遣使来书,于是正中下怀,便亲自离国,前往参加诸国盟会。

    卫朔只想在诸侯之前显摆身份,却未料国中人心尽皆离散,更无一个心腹。于是前脚离开郑都,左公子泄、右公子职、大夫宁跪便即歃血定盟,又暗约公子伋、公子寿旧部,商议共同起事,发动政变。

    大夫宁跪:依某之计,可先命人自城外驰回,假传谍报入朝,说卫侯随宋公伐郑,不幸兵败身死。如此朝中文武不知其实,必立新君,则子朔有去无回矣。

    左右公子:此计大妙,当即行之。

    数日之后,斥侯回城急报:卫侯随宋公伐郑,不幸兵败身死,尸骨无存!

    卫国众臣闻讯,又惊又喜,也不究其惠公尸首何在,如何发丧殓葬,只管拥立新君。

    宁跪:若依我计,今宣公庶子黔牟向有大德,且是周天子女婿,可立为国君。

    左公子泄:公子黔牟,乃是公子伋同母胞弟,正当国君之选。

    右公子职:在下附议。尔诸公众卿,有谁不服?

    众臣:我等附议!

    左、右公子及大夫宁跪,遂引百官出宫,迎接公子黔牟登殿,朝拜新君。拜舞已皆,宁跪立即宣布惠公卫朔构陷杀害二兄,致生父宣公气死真相,明证其篡位之罪。

    于是奏请新君,重为子伋、子寿发丧,缝首就尸,改葬其柩;并遣使节,将拥立新君之事,禀报周天子庄王。宁跪复请引兵出城,扎营于郊外,以遏惠公归路。左公子泄提议率兵入宫,欲杀宣姜,右公子职上前劝止。

    公子职:姜氏虽有谄害子伋之罪,然为齐侯之妹,若要杀之,恐得罪于齐国。不如留之,以结齐好。

    公子泄闻此,不复坚持己见。卫侯传令,使宣姜出居别宫,月致供奉,廪饩无缺。

    卫国政变之事,因只限国都之内,又未动刀兵,故此诸侯尚且不知。

    镜头复转,宋、鲁、蔡、卫会盟已毕,四国合兵,再次伐郑。

    郑昭公闻报,只得放弃往日恩怨,亲请老臣祭足上朝,委以举国兵权,使其抵御四国。

    祭仲奋老将之勇,亲自引兵离京,前至大陵,与大夫傅瑕合力拒敌。

    因二人皆都是用兵行家老手,面对四国大军,丝毫无惧,运用兵法,随机应变,三战未尝挫失。宋鲁蔡卫四国久战不能取胜,粮草食尽,只得罢兵休战,各引本国军马自回。

    宋、鲁、蔡三侯各回本国,自是无话。卫惠公回至中途,却见探马驰来,神色更变。

    斥侯:报主公,大事不好!

    卫惠公:何事惊慌:

    斥侯:主公在外征战之时,国中左、右二公子作乱,已立公子黔牟为君。大夫宁跪且在京郊安排精兵,专等主公回去,自投罗网。

    姬朔闻言,惊怒交迸。自思无家可归,只得带领部众,出奔齐国。

    此时齐都临淄,乃是齐襄公姜诸儿在位。

    齐襄公继位之后,对外实行霸权,肆意干涉他国政事;对内刻薄寡恩,削减族弟公孙无知特权。公孙无知被僖公许与太子同等待遇,今被襄公剥夺,自然心中不满,暗自怀恨。

    襄公元年六月,探马来报。

    斥侯:报主公,郑国发生内乱,昭公复位,厉公出逃。许叔姬郑趁乱自郑都逃出,回到许都,再复其国。

    齐襄公:敌国之敌,便是我友。许君复国,我不可不管。

    众臣:未知如何管法?

    齐襄公:可发檄书与鲁,请鲁侯在艾地会盟,谋划安定许国之策。

    于是遣使发书,请鲁桓公在艾地相会,并召许叔姬郑前往,三国定盟。檄书发出,鲁侯不敢不从,许叔自是欣然赴约。齐襄公亲执牛耳以为盟主,得意洋洋,如沐春风。

    会盟事毕,齐襄公班师返回临淄,坐犹未定,便闻斥侯入报,卫惠公姬胡来投。

    齐襄公:此子杀兄谋位,论说不应收纳。但毕竟是我妹子亲生,孤之外甥,如今走投无路,安能见危不救?诸卿公子,速排依仗,代寡人出迎!

    于是迎入国都,厚其廪饩,设宴相待。卫惠公哭诉失国前情,齐襄公深加抚慰,许以来日必然兴兵,助其复国。姬朔喜而收泪,遂与舅父齐襄公刺血立约。

    卫惠公:甥儿若得归国,复为寡君,则内府宝玉,尽作酬仪。

    齐襄公闻言大喜。

    齐襄公二年,鲁桓公十六年,公元前696年。

    正月丙辰,齐襄公、鲁桓公、纪侯在黄地结盟,促成齐、纪二国和议,同时商议伐卫,助姬朔复国。

    五月丙午,齐军与鲁军发生边疆纷争,战于奚地,故此将伐卫之事搁置。

    齐襄公四年正月,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地会见,应齐侯之请,携夫人文姜来到齐都。文姜回到故国,见到兄长诸儿,旧情复燃,不可遏止。

    文姜随夫鲁桓公来到齐国,因是至亲,齐襄公特在内宫设宴相待。酒席宴中,文姜欲火大炽,便向兄长请求,要回内宫故居小住,以寄怀思。

    齐襄公早知妹子之意,乐不可支,满口答应。

    鲁桓公不好阻拦,只得独自告辞,出城还于大营。

    于是文姜入宫,见再也无人管束,当年疑云,如今铸成铁案。

    文姜在齐国内宫直住了三日,方才出来,见其丈夫。鲁桓公有甚么不知?当即含羞忍怒,拜别大舅,离开齐都。

    方出临淄之境,鲁桓公便将文姜数落一顿,言语之间甚是露骨,不留情面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