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集 平灭高丽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2/3)页
乃师徒奋进,又连续攻下高句丽十六座城。
泉男建闻报大惊,急派出精兵,攻击庞同善、高侃新城军营,图谋使李勣、契苾何力还救,以解平壤之危。
未料此路军马,却又遇唐朝另一位军神,便乃是现任鬼谷掌门白袍大将薛仁贵。
当时薛仁贵率军合后,以备左翼,闻说新城告急,遂兼程以进,及时救援,一战击破高丽来犯之敌,斩首数百级。
高侃进军金山(今辽宁昌图西),与高丽交战不利。薛仁贵复率得胜之军纵插横击,将高丽军从中截为两段,与高侃分别剿杀,再次大破高丽,斩首五万级。
唐军由此攻占南苏、木底、苍岩三城,与渊男生军会合。
捷报传至东都洛阳,高宗李治览奏大喜,乃亲手书诏,遣使往辽东敕劳薛仁贵:金山大阵,凶党实繁。卿身先士卒,奋不顾命,左冲右击,所向无前,诸军贾勇,致斯克捷。宜善建功业,全此令名也。
薛仁贵奉诏,益加振奋,更是勇往直前,连战连捷。至来年亦即总章元年二月,薛仁贵仅率三千精卒,来攻辽东重镇扶余城(吉林四平)。
部将皆都以为兵少,劝主将休要轻进,需待大帅引主力来至再战。
薛仁贵说道:兵不在多,而在于将。
于是率军出征,趁夜突袭。高丽兵倾城以出,薛仁贵身先士卒冲阵,再破高句丽军五万之众,斩杀及俘获万余。于进占扶余城,进而横扫扶余川,境内四十余城皆都望风归降。以三千破五万,白袍将再创神话。
莫离支泉男建闻说扶余失陷,恐怕整个辽东不保,遂倾其国内所有精锐,再次派兵五万北上,渡过鸭绿江来救扶余。
此番更为不幸,竟在薛贺水(今辽宁丹东赵家沟河)与战神李勣遭遇。
李勣闻说敌众五万北来,便道:来得好。此番不能再令薛礼独吞也。
于是便命契苾何力率一万军半渡而击,大破来犯之敌。经此一战,斩获高丽军三万余,剩余残众掉头向南,逃回平壤,唐军乘胜攻占大行城。
总章元年春夏之交,各路唐军会师,推进至鸭绿江岸高丽军营栅。
李勣欲渡江发起总攻,遂命随军通事舍人、辽东道总管记室元万顷作《檄高丽文》,以晓谕高丽王高藏早日放弃抵抗,举国迎降。
字幕:元万顷出生于洛阳,乃是鲜卑族人,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七世孙。
元万顷善于属文,又爱卖弄文采,禀性放浪不羁。当时既奉大帅之命,于是援笔濡墨,一挥而就,呈于大帅。李勣信其文才,也不细看,便遣发往平壤。
高句丽王高藏见其檄文辞藻华丽,满纸讥刺之语,不由大怒;但又见文中讥刺自己不知把守鸭绿江之险,不由大悟,笑道:书此檄文者虽然辞锋犀利,但也实在是个草包!
因于其檄背后写下三字道:谨闻台命!
便遣来使持回,又立刻命令渊男建调徙重兵北上,连夜加固鸭绿江营栅,严令把守。
李勣得其回书,详观檄文怒道:此通敌之罪也。
一怒之下,遂奏请将元万顷流放岭南。因卖弄文采而致通敌之罪,可谓奇闻。
又说运粮使郭待封,率水军运粮渡海东赴平壤,未料途中遭遇巨大风浪,粮仗之船大半残破,沉入大海。
郭待封恐怕军中乏粮缺甲,欲作书遣使往报大帅李勣,又恐信使在海上遇到高丽巡哨,泄漏军情机密,遂将沉船之事写成离合诗,以隐语述之。
李勣展书一看,便知其事。但因元万顷之事刚发,便即大怒道:军事方急,何以诗为?况覆舟失粮,又非好事,反有心在此卖弄文才,令我猜谜耶!
于是便传元帅大令,必欲将郭待封斩首。
此时元万顷待罪军中,尚未被发遣流放,急替郭待封解释道:大海之上,信使若遇敌军巡哨,无处躲藏逃匿,则必为所擒。若此秘书落于敌人手中,则我乏粮缺甲之事尽泄之也。郭将军故为离合隐语,是为保万一之密,非为卖弄文才。
李勣大悟,遂调遣军中粮草甲仗,给付郭待封,供其调配诸军中缺乏者。
高丽王再次发兵抵抗,加固江防,由此便以为高枕无忧。李勣于是将计就计,一面令薛仁贵引军佯作强行渡江,以吸引高丽军注意;一面却使契苾何力分兵前往上游潜渡,绕至江防守军背后,突然发起冲击。
由是高丽军大乱,薛仁贵率部奋勇登陆出击,大败敌军。李勣率众渡江,追奔二百余里,攻拔辱夷城(今朝鲜永柔),其余各城守军或逃或降。
薛仁贵一路南下,诸路大军会师于高丽都城之外,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。
唐军围困平壤月余,高丽王高藏派渊男产率大臣九十八人出降。然而渊男建仍然闭门拒守,并多次遣兵出战,连战连败。
九月十二日,僧人信诚打开城门,唐军冲进城中,俘获渊男建。此番东征之战,唐朝共获一百七十六城、六十九万七千户,至此高丽灭亡。
自朱蒙建国至高藏失国,共传二十七主,国祚共计七百又五年。
唐高宗闻报大喜,乃下诏命,将原高句丽全境划分九都督府、四十二州、一百县。并设安东都护府,由魏哲出任安东都护。
未料魏哲就任未及半载,便于次年三月死于任上,寿终五十四岁。
哀报上奏,高宗甚为悲悼,诏命厚恤魏哲家人,并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,封平阳郡公,领兵二万镇守其地。
画外音:据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高句丽灭亡之后,其亡国之君高藏及王室贵族被押送长安,国内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,亦被被迁入中原各地,融入中国各民族之中。另有部分遗民留在辽东,便即归属渤海国臣民,其余小部分或北进融入突厥,或东去依附新罗。自此以后,高句丽国家之名,不复存在于世。
由于高丽遗民不断叛乱,薛仁贵赴任后便将都护府从平壤移至辽东新城。在任期之内抚孤赡老,治理盗贼,提拔任用高丽人才,彰奖德高行优之民。高丽人大悦,至忘亡国之痛。
镜头转换,按下唐军东征高丽,插叙南方边事。
乾封二年,吐蕃国相禄东赞病卒。禄东赞出身于塔布世家噶尔家族,松赞干布为赞普时委任以吐蕃大相重职,极其信任。贞观十五年时,受松赞干布之命入唐,迎娶文成公主。
唐太宗识其才干,待以殊礼,异于诸蕃,拜为右卫大将军。永徽元年松赞干布薨逝,幼孙继位,国事皆都委付禄东赞。
史说禄东赞虽不识字,然而有勇有谋,用兵大有节制;先吞并诸羌,继而攻破吐谷浑,多为其一手谋划。对内亦治国有方,规定赋税、制定法律,区分桂、庸等级,清查户籍,推动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发展,吐蕃倚之而成西南强国。
禄东赞自攻灭吐谷浑之后,便长驻于此,以镇北疆。
其有子五人:长子赞悉若早死,其余四子分别名为钦陵、赞婆、悉多干、勃论。禄东赞死后,钦陵四兄弟分掌吐蕃国政,从此时常入侵唐境,西南岁有边衅,不得消停。
与此同年,因琼州(今海南岛定安以北)都督李孝逸对当地抚双失当,黎民因而起事造反,反抗唐朝统治。
字幕:李孝逸,宗室大臣,太祖李虎曾孙,淮安王李神通之子。
李孝逸自幼聪明好学,善作文章,初封梁郡公。唐高宗时,历任给事中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、琼州都督。
琼州黎民既反,李孝逸不能平定,只得泛海北归大陆,由此遂使唐朝失据琼州。百余年后,至德宗贞元五年,唐廷方始收复此地。
第(2/3)页